服务热线:86-0512-63380666

邮箱:cgq@xd-jixie.com

网址:www.xd-jixie.com

产品系列

Product Series

2008年中国化纤工业能力过剩态势不变

据《国际纤维杂志》最近援引武汉科技工程大学和中国纤维工业有关部门的报道称,中国化学纤维工业至2008年前仍将处于能力过剩态势。这一状况巳有2年多之久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纤维生产国,能力过剩巳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
  据2005年3月的统计,中国化学纤维工业的开工率巳降至65%~70%,出现了生产商淘汰、生产线停运、出卖设备等现象。由于不断地投资,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巳达到2004年1420万吨,2005年大约又增加200多万吨,占世界化纤总产量的 42.8%;化纤加工量1710万吨,占国内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 65%;化纤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453.5亿美元,占纺织行业出口创汇总额的36%,化纤及下游加工产业已是纺织主要创汇的产业。生产能力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,除新建装置加快增多外,原材料成本上涨也是重要原因。例如,中国PTA供应的60%以上全靠进口。至2005年3月,进口PTA价格上升到890美元/吨,使许多生产商生产化学纤维的成本比预期至少高出10%。从而使生产人造纤维编织品的竞争性巳开始低于天然编织品。例如, 2005年中国人造纤维编织品产量增长12%,而棉编织品产量增长 27%。

  但是,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也并不完全一样。例如, 2005年中国化学纤维能力的80%在聚酯纤维领域,仅4.6%在聚丙烯腈纤维范畴。至2005年3月的调查,聚酯能力开工率仅为 60%,但聚丙烯腈纤维仍保持约85%。在这种情况下,2005年有几个月,许多聚酯纤维生产商都纷纷削减开工率,而一些新的生物基纤维如大豆蛋白纤维和竹材纤维生产商都达到了12%~18% 的利润率。而化学纤维作为中国纺织工业的最主要原料,该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,快速增长已经连续长达27年之久了,平均增速达到了16.2%左右。以2005年为例,化纤产量1629万吨。然而,近两年,化纤行业的运行情况却有点不尽如人意,进入了自1975年以来第九周期的低谷期。2006年上半年的行业形势有所好转。中国化纤协会理事长郑植艺指出,上半年化纤行业实现利润28.57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51.5%,一举扭转了一季度下降20.6%的局面,亏损企业亏损额也下降18.71%,全行业亏损面 23.84%,同比下降2.95个百分点。同时,他也强调,化纤行情虽然有所好转,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,行业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缓解,仍表现十分突出。

  2005年以来,化纤行业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,行业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。市场的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,从数量型需求转向选择性需求,即行业内只有部分领域、部分品种需求保持增长。从2004年开始,下游纺织行业化纤需求明显从棉纺织向针织、丝织转移,明显从服饰用向家纺用、产业用需求转移,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。这种选择性需求增长,对行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起到了引导作用,化纤差别化品种最多,比例明显提高。2000年化纤差别化率为22%,到2005年已达 31%,5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,化纤需求主要向家纺、产业用转移,其增速明显快于常规领域。

  目前我国化纤行业产能集中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向市场集中,特别是江浙地区。目前我国化纤原料发展滞后,市场缺口很大,高中档面料进口依赖性大。要大力发展化纤原料,减小面料进口依赖性。只有这样,才有望使中国的化纤行业效益得到改善。另外,有人说,产能过剩有望因GDP增长而减轻,可是GDP增长并不等于需求上升。2004年中国国内消费只占GDP的 37.8%,是1949年以来最少的一年。中国社会两极分化趋于严重,看病贵看病难和教育产业化迫使穷人节省开支、增加储蓄,因此GDP虽然上升,消费却不见提高。2005年9--11月,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(CPI)只上升了0.9--1.3%,主要来自于房地产、娱乐和教育方面的消费,是社会富裕阶层推动的。而且,随着西方国家,特别是主要消费者--欧美市场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,中国纱线、纺织产品井喷般地出口速度必然放缓,增加了今明两年化纤产业的负担。

 

首页    新闻中心    2008年中国化纤工业能力过剩态势不变